快捷搜索:  

做好中邦“动力芯”,让宇宙都竖大拇指

"做好中邦“动力芯”,让宇宙都竖大拇指,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原标题:做好祖国“动力芯”,让世界都竖大拇指

被授予“我国卓越工程师”称号之后,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董事长,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旭光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中。他组织召开集团2024年度科技(Technology)创新奖励大会,提出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专题点评全球各子公司业务,进行(Carry Out)前瞻布局;调研国内各地业务板块,再提创新与服务……

专注、投入、忙碌是他的常态,更是他以实际行动作出的对“我国卓越工程师”内涵的诠释。

“‘我国卓越工程师’的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肯定。”近日,在接受科技(Technology)日报(Daily)记者专访时,谭旭光说,“在工程师这个岗位上,我会一直继续干下去;不仅自己要干好,更要带好下一代工程师,让他们(They)沉住气,静下心,干成事。”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

在潍柴,谭旭光从搞柴油机试验干起,37岁担任企业“一把手”,一步一个脚印,至今,从事内燃机与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已逾47载。

他醉心科研,带领团队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38%提升到50.23%、51.09%、52.28%,连续3次创造世界纪录,被世界权威检测机构德国南德意志集团誉为“在全球发动机行业处于最先进的水平”,让全世界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

他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我国科技(Technology)进步奖一等奖,拿下1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Technology)奖励。而作为科技(Technology)型企业家,他将科技(Technology)创新植入潍柴的DNA,让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创造了3100亿元营收,成为国企变革的标杆、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典范。

“一个产品,一个企业,干了一辈子。”这句话精准概括了谭旭光的事业和追求。

发动机是汽车(Car)的“心脏”。从“引进消化吸收再提升”的斯太尔发动机开始,谭旭光为自己和同事们树立了一个远大目标——“能不能做世界顶级的发动机公司?”

理想(Ideal)远大,挑战如影随形。

从最初的机械传动到时兴的电子控制,再到如今的新能源,新技术在演进中的“路线之问”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力。谭旭光深知:很多跨国公司正是因为技术判断失误而一蹶不振。

采访中,记者听到一个故事。

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Car)元年,新能源汽车(Car)迎来爆发式增长。谭旭光直觉敏锐,“新能源要来了”。一年间,他满世界飞了40多万公里,到了硅谷,到了斯坦福大学(University),到了欧美搞智能驾驶的各大创新公司……他深信“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此后,潍柴牵头建成我国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全面布局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三大新能源技术路线的逻辑清晰起来。

当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潍柴诞生,并以92.55%的热电联产效率创下世界纪录时,潍柴又一次在新赛道上达成“超车”。

时间证明了他的判断。

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核心技术

从2002年决定研发融合内燃机前沿科技(Technology)的“蓝擎”开始,潍柴用20多年时间,在发动机、商用车动力总成、工程机械液压动力总成、农业装备无级变速动力总成、新能源动力上都达成了自主突破和商业落地。

梳理种种突破背后,“深耕科技(Technology),引领行业,达成节能”是贯穿研发过程始终的一句话。

2023年1月17日,谭旭光被《科学祖国人》杂志评选为“影响力科学家”。作为在充分市场竞争中打拼出来的企业家,战略型、科技(Technology)型始终是他身上的鲜明标签。

什么是科技(Technology)型企业?“很简单,就是你的产品、技术在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其核心就是你有没有溢价能力。我们(We)不做低价产品、不做低毛利产品、不做低附加值产品,要达成高附加值、高利润、高投入,那你必须要有自己的科技(Technology)含量。”谭旭光这样解释。

大成果背后是大投入。

梳理潍柴近20年的研发之路,“有钱就投,坚持投入;到了一定阶段,研发投入要由工程应用向原创发明倾斜。这些年,一直保持6%—10%的研发投入。”谭旭光说。

他始终认为:“要强大,必须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别人拿不走的、行业依赖我们(We)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我们(We)的奋斗目标。”

谭旭光长期奋斗在我国动力系统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一线,将科学与工程完美地融为一体,并落实到一件件我国需要、行业推崇、市场认可的产品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国卓越工程师”的内涵。

如今,带着荣誉回到工作岗位上,谭旭光更着眼于下一代。“作为一名卓越工程师,不是你做出了哪些具体成果,而是带动了一批工程人、影响了一代工程人。”他说,“干好一件事,培养一批人,才能行稳致远。”(记者 王延斌)

(责编:李昉、李依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潍柴,工程师,动力,新能源,国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111) 踩(63) 阅读数(5605)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