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共赢vs“餐桌菜单论”,华春莹比照王毅和布林肯言论:哪种应塑制改日?

"共赢vs“餐桌菜单论”,华春莹比照王毅和布林肯言论:哪种应塑制改日?,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2024慕尼黑安危会议凸显外交的十字路口。哪种哲学应该塑造我们(We)的将来?”刚刚结束不久的第60届慕尼黑安危会议聚焦全球目光,面对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向世界发出的不同声音,祖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22日在社交平台X上这样发问。

华春莹贴出的对比图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将来”。米国国务卿布林肯则声称,“在世界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华春莹为此发问,“哪种哲学应该塑造我们(We)的将来?”↓

当地时间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0届慕尼黑安危会议“祖国专场”上发表主旨讲话,表示各国应寻求共赢,避免多输,团结合作、同舟共济,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为人类创造更美好将来。当地时间2月18日,王毅在科尔多瓦同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共同会见记者。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慕尼黑安危会议发表报告称世界面临“多输”风险时,王毅表示,慕安会这一平台始终聚焦世界社会(Society)面临的安危风险,今年(This Year)的主题是世界会否陷入“多输”,这反映出欧洲对世界形势乱象频出的反思和担忧。王毅强调,“多输”是各方必须坚决避免的结局,越来越多的我国已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We)应当携手共进,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从而达成“共赢”。“共赢”才是我们(We)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

此前一天,当地时间2月17日,米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危会议的小组讨论(Discuss)会中发言,在谈及中美关系时,他引用了这样一句露骨的“老话”,“在世界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布林肯的发言引起一些网友关注,有人在评论区留言称,这简直是米国导演斯科塞斯执导的犯罪电影(Movie)改编的台词。

“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说明了什么”。《环球时报》22日以此为题的社评称,“不为刀俎即为鱼肉”,十分直白,甚至可以说简单粗暴,就是赤裸裸的零和博弈思维。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你要是有实力就在餐桌上吃别人,要是没实力就在菜单上被他吃。这完全是以实力地位而非规则、道德、法律(Law)为准绳的丛林法则。米国的首席外交官却更加笃信弱肉强食的实力政治,并且毫不避讳地以所谓“坐上餐桌用西餐刀叉吃别人”的特权去施压和利诱其他我国。不得不说,这也是米国外交的悲哀。

共赢VS“餐桌菜单论”,华春莹对比王毅和布林肯言论:哪种应塑造未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969) 踩(90) 阅读数(4066)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